严冬冬

1984.11.16 - 2012.07.09

自由登山者,自由职业翻译


目录
  • 登山

  • 发表时间:2010-03-22
  • 登山,死亡与生存

    标签: 登山 杂谈 分类: 登山2010-03-22 21:41
    (继续贴小文,这篇跟之前的三篇一样都是去年9月在希夏邦马大本营写的,现在读来未免有点卖弄词藻的嫌疑,但我看待登山危险的态度确实就是这样的。本文发表于10年3月《山野》杂志,这里贴的基本是编辑之后的版本,只进行了少许改动。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即可。)

    登山,死亡与生存
    严冬冬

    (这是一篇由登山的人写给登山的人看的纯灌水的务虚文章,不会涉及任何攀登事件与技术内容,其中的观点只表明了我自己的看法,你可以选择认同、否认或者无视这些看法。)
      “登山是一项具有内在危险性的运动,有可能导致严重伤害甚至死亡,任何参加登山活动的人,都必须意识到这种可能性……”所有的攀登装备说明书,所有关于登山的书籍,几乎都会以这样的话作为开头。
      在我看来,这种危险性正是登山运动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。像马拉松、铁人三项、超长距离越野跑、自行车拉力赛这样的运动,同样能把人的身体推向极限,相比登山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像运动攀岩、抱石、街舞这样的运动,同样能让人体验到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。也有其他一些极限运动是充满危险性的,像自行车DH,像自由式滑雪。然而,“危险性”在登山运动的整个精神内涵中所占的比重之大,是任何其他运动形式所无法比拟的。
      让我们列举一些登山者最常遇到的危险吧。客观危险是指那些客观存在的危险,包括雪崩、落石、冰崩、暴风雪、急性高山病、冻伤、失温等;主观危险则是指那些由攀登者的主观因素导致的危险,包括坠落与滑坠、掉入冰裂缝、迷路、脱水、食物与燃料准备不足等。每一种危险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与其他危险彼此交互作用的。如果你太过专注于某一段高难度地形的攀登,就可能会忽视天气的变化,结果没能在暴风雪来临之前及时下撤,于是被困在山上,因空气的寒冷稀薄和食物、饮水和燃料的不足而陷入失温与肾衰竭,最终死亡。而如果你因为其他的因素(例如突然降临的狂风)而在攀爬时没能全神贯注,或是没能设好合适的保护点,则有可能因坠落而同时导致你自己与你搭档的死亡。
      在提到美国登月计划时,肯尼迪总统曾说过:“之所以我们会去做这样一件事情,并不是因为它很容易,而恰恰是因为它很难。”同样地,一名成熟的登山者之所以会走向高山,并不是因为他在山上可以一手掌握自己的安全,而恰恰是因为他需要面对无法预知、无法控制的危险。正因为我们在进山、攀爬、登顶和下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死,并且死亡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难以控制的,所以把这种可能性降到最低,在具有内在危险性的高山环境中生存下来,才是如此有趣、如此值得我们投入与付出的一件事。
      之所以说登山是一场生存游戏,就是因为你必须随时保持头脑清醒,避免犯错误而导致主观危险,让客观危险降临到你身上的可能性降至最低。危险越是巨大,越是迫切,我们就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生存下来。我们投入得越多,能够收获的就越多,这场生存游戏也就越有价值。假如失却了这一重意义,登山运动的精神内涵就跟旅游观光和运动攀岩没有太大的区别了。
      死亡与生存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,是彼此针锋相对的两个极端,我们的本性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合适的位置,既能得到尽可能接近死亡的体验,又不致于真的把命送掉。我们想要“深入龙穴,扯一把恶龙的尾巴,然后再全身而退”,因为这样才是最刺激、最爽的——尽管我们也有可能在恶龙喷出的火焰中化为灰烬。从一百二十层的摩天大楼上纵身跳下,之所以不像登山运动那样吸引我们,是因为那是必死无疑的,让我们没有任何生存的可能性。而在有着红绿灯、超市、急救车、饭馆和银行的城市里平淡地生活,之所以会令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感到无聊,让我们渴望再一次回到危险的高山上去,则是因为这样的生活太过偏于安全的一极,让生存——活下去,不要死掉——这件事情变得太过容易,而不再具有那么重大的意义。
      在山上,我们有时会遇到那种生死悬于一线的情况,有时则会因为我们自己经验和判断力的不足,把原本不那么极端的情况误以为是生死一线。无论是这二者中的哪一种情况,都会激发我们本能深处那种对生命的渴求和对死亡的拒斥。当我们意识到(或是以为自己意识到)自己真的有可能会死的时候,产生的那种恐惧是在任何其他情况下都体验不到的,而无论我们在这种恐惧的压迫之下做了什么——无论我们是能够控制它,利用它,把它转化为我们攀登的动力,还是为它所征服,所影响,做出不理智的、不好的甚至是错误的判断,只要我们最终活了下来,这样的经历都会成为无可替代的珍贵体验。这是内心层面上的涅磐重生:暴露在死亡的可能性之中,切身体会这种可能性,以及它带来的恐惧,然后再回到我们原先所熟悉的、更为安全的世界当中。我认为,一个成熟的登山者之所以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走向高山,是因为在他看来,这种体验的价值相对于生命灰飞烟灭的危险而言是值得的。
      并不是所有的登山者在走向高山的时候,都准备好了面对死亡的可能性,面对登山运动的危险和它所带来的恐惧。然而,你没有准备好,并不代表危险就不存在。登山运动史上从来都不乏商业登山队的客户在山上遇难的事例,这些人在走向最终要了他们命的山峰时,往往并没有意识到他们会获得一种多么深刻的体验。当然,生命结束了,意识不存在了,体验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即使是自由攀登者,在最初走向高山时也有可能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它的危险,等到终有一天跟这种危险面对面零距离接触时,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——有人会因为恐惧的压迫而无法动弹,有人会在恐惧中做出不理智的举动,也有人会做出最恰当的判断,最大程度地降低自己和队友死亡的可能性。在危险中生存下来,回到安全的生活中之后,有些人会彻底远离高山,有些人会成为真正狂热的登山者,也有些人会继续先前的生活方式,仍然把攀登作为偶尔的消遣。一切都是个人的选择,个人的自由。
      要做一名对自己和队友负责的登山者,就必须要意识到高山危险的存在,及其不可能完全为登山者所控制的特性。问自己,你究竟为什么要去登山?只是为了“登山”这个符号所携带的那重光环吗?只是为了向别人或者自己证明你的勇敢或者莽撞吗?只是为了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吗?抑或连你自己都没有弄明白登山的意义所在?你准备好了接受死亡的可能性吗?准备好了面对这种可能性带来的恐惧吗?知道了自己有可能会死在山上之后,你仍然会去登山吗?仍然会去追求那种涅磐重生的体验,那种只有在危险与安全的碰撞中才有可能获得的体验吗?或者,支持你去攀登的是侥幸心理,因为你认为危险发生的概率不高,这一次不大可能降临到你头上?认为你不会追求(对于你来说)真正极限的攀登方式与目标,所以危险性不会有那么大?认为与死亡的可能性相比,你能够从攀登中收获的那些东西——或许是荡涤灵魂的体验,或许仅仅是跟朋友喝酒吹牛的资本——确实具有足够的价值,值得你去冒这个险?
      无论你怎么想,无论你怎么选择,都是你自己的自由。这篇文章的目的,只是提醒你认真去想一想而已。
    http://thefreespirits.blog.sohu.com/146684029.html
任何与本网站相关事宜,敬请联系 Remembering.dongdong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