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冬冬
1984.11.16 - 2012.07.09
自由登山者,自由职业翻译
登山手册试读1
- 发表时间:2009-06-01
- 原文链接:http://thefreespirits.blog.sohu.com/117610626.html
- 标签: 登山 翻译 TMH 试读 分类: 翻译2009-06-01 16:56
弄完了另一本书,可以全身心投入《登山手册》的翻译了。在蜜蜂峡谷附近住宿的晚上和第二天回来路上,把书的前半部分通读了一下,发现了非常多令人惊艳的内容。我会在翻译的过程中,每一章摘取一点点这样的内容作为试读贴在这里。欢迎转载,不过请务必注明出处(The Mountaineering Handbook, by Craig Connally)及译者(严冬冬)
以下摘自第四章“野外导航”:
究竟有多陡?
或许你会感到惊讶,因为这个问题居然有标准答案——应该说是三个标准答案:比35°更陡,刚好35°,或者不到35°。为什么是35°?这里涉及到材料学中的一个概念——休止角(angle of repose)。如果你将大量性质相似的、不规则的物体堆积起来,那么堆积物的总体倾斜度就有一个上限,这个上限主要是由单个堆积物的大小决定的。如果倾斜度超过上限,堆积物就会坍塌。所谓“休止角”,就是堆积物所能稳定维持的最大倾斜度。抓一把砂子堆成一堆,你就会明白这一概念的涵义。对于干燥的碎石、岩屑和沙砾,休止角的值通常在30°-40°之间,也就是平均值约为35°——或者你也可以采用34°,也就是坡度为2:3(67%)的坡面所具有的倾斜角度。大块的岩石经常能形成比碎石和沙砾更陡的坡度,但是通常只是暂时性的。
如果你站在倾斜度刚好等于休止角的碎石坡上,那你在朝下看的时候,就会感觉十分安全,即使碎石坡长得一眼望不到边。这是因为即使你失足滑倒,也会马上停下来,就像你周围的碎石一样。然而,如果你尝试向上爬,就很容易带动你周围的碎石一起滑落,回到原先的位置。这样尽管安全,但是很耗体力——许多登山者都有攀爬这种碎石坡的经历。在这样的碎石坡上下撤,则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,你可以半走半滑,就像在软硬适度的雪坡上一样。
假如碎石坡表面覆盖有冰雪,那你的安全感就会消失了。攀爬35°倾角的雪坡并不困难,但是在无保护的情况下沿这样的雪坡下撤——无论你穿的是滑雪板,冰爪,还是只有高山靴——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。你会本能地觉得,一旦不慎摔倒就会滑落很远。这样的直觉是正确的。一般滑雪场里最高级的黑道(black run),其倾斜度通常不超过35°,这是因为这样的雪道原本就是积雪覆盖的碎石坡。要形成更陡的雪坡,就需要岩石地形,或者风力作用形成的积雪。注意:永久积雪盆、冰冻的峡沟和冰川并不受这一原理的限制,所以往往会形成更陡峭的坡度。
那么,这条知识究竟有什么用?如果你的目标是远处的山峰,接近路线需要通过一段漫长的碎石坡,那你可以确定,即使是碎石坡最陡的地方(通常在最上部),其倾斜度也不会超过休止角。只有比碎石和沙砾体积大得多的石块,才能堆积成更陡的坡度。你可以藉此判断路线各部分的长度。另一方面,35°左右的碎石坡如果覆盖了较厚的积雪,就会成为板状雪崩(slab avalanche)最容易发生的场所。如果你在地图上判断出路线某一部分的倾斜角度大于35°,那就说明该路段至少有部分是岩石地形,而不是连贯的碎石坡。